Banner

新闻动态

首页>新闻动态>内容

气调设备(制氮机/二氧化碳脱除机)频繁故障?维护与操作要点

2025-08-16

气调设备(如制氮机、二氧化碳脱除机)是气调库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库内气体成分的精准调控和果蔬的保鲜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少用户会遇到设备频繁故障的问题,既影响保鲜效率,又增加维护成本。要减少气调设备故障发生,需重点围绕日常维护规范和正确操作流程两大核心环节,从细节入手做好管理工作。以下是具体要点总结:


一、制氮机频繁故障的维护与操作要点

制氮机通过物理吸附(如PSA变压吸附技术)或膜分离技术从空气中分离氮气,为气调库提供高纯度氮气以降低库内氧气浓度。其故障多与空气处理、吸附组件损耗、控制系统异常等有关。

1.维护要点

(1)空气预处理系统的维护

制氮机的原料是空气,若进入设备的空气含油、含水或含尘量过高,会直接污染吸附剂(如分子筛)或膜组件,加速其失效。

空气过滤器需定期检查一级、二级过滤器的压差指示(通常每1-2周查看一次),当压差明显增大(如超过初始值50%)时,说明滤芯堵塞,需及时清洁或更换(一般1-3个月更换一次,具体根据空气质量调整)。

冷干机/油水分离器若制氮机配套冷干机,需检查冷媒压力、蒸发温度是否正常(如蒸发温度应低于环境温度5-8℃),确保空气干燥度达标(露点≤-20℃)。油水分离器需定期排放积水(建议每天检查排水阀,避免液态水进入制氮机)。

(2)吸附组件的维护

分子筛或膜组件是制氮机的核心部件,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吸附能力下降、粉末化等问题。

分子筛(PSA制氮机)每6-12个月需检查其吸附效率(可通过氮气纯度检测判断),若纯度持续低于设定值(如98%以下),可能需再生处理或更换分子筛;日常需避免水汽、油污接触,防止分子筛中毒失效。

膜组件(膜分离制氮机)需定期检查膜丝是否破损(可通过氮气流量异常下降判断),避免尖锐物碰撞膜壳;长期停用时需用干燥氮气吹扫保护,防止膜受潮氧化。

(3)控制系统的维护

控制系统负责调节压力、切换吸附塔(PSA制氮机)或启停膜组件,故障可能导致氮气纯度/流量不稳定。

定期检查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等关键部件(每3-6个月),确保动作灵敏无卡滞;清理控制柜内的灰尘,避免电路短路或接触不良。

校准氮气纯度传感器和流量计(每半年一次),确保监测数据准确,避免因误判导致设备异常启停。

2.操作要点

(1)开机前检查

确认空气压缩机已正常运行且供气压力稳定(通常为0.6-0.8MPa,具体参考设备说明书),避免因进气压力不足导致制氮机负荷过大。

检查冷干机、过滤器等预处理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排水阀无堵塞。

(2)运行中监控

实时观察氮气纯度和流量(通过设备显示屏或外接传感器),若纯度突然下降(如从98%降至95%以下)或流量大幅波动,需立即停机排查原因(如吸附塔切换异常、分子筛污染)。

避免频繁启停制氮机(建议连续运行时间≥2小时,非必要不短时间多次开关),否则会加速电磁阀、吸附组件的磨损。

(3)停机维护

短期停机(<7天)关闭进气阀,保持设备内部压力,避免潮湿空气进入;长期停机(>7天)用干燥氮气吹扫系统至露点达标(≤-20℃),并断开电源防止电路老化。


二、二氧化碳脱除机频繁故障的维护与操作要点

二氧化碳脱除机主要用于降低气调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控制在1%-5%),防止高浓度二氧化碳导致果蔬中毒或生理失调。其常见类型包括活性炭吸附式、氢氧化钠吸收式和催化燃烧式,不同类型的维护重点略有差异,但核心维护与操作要点如下:

1.维护要点

(1)吸附/吸收材料的维护

如果是活性炭吸附式脱除机,活性炭是核心材料,其吸附能力会随使用时间逐渐饱和(一般3-6个月需更换一次,具体根据库内二氧化碳浓度和设备处理量调整)。需定期检查活性炭的颜色和气味(若颜色变深、出现异味,说明吸附能力下降),并记录更换周期。

氢氧化钠吸收式脱除机依靠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需定期检查溶液浓度(用pH试纸或浓度检测仪,正常范围一般为20%-30%,低于15%需补充或更换溶液),同时清理溶液中的杂质和沉淀物(每1-2个月检查一次,避免堵塞管道)。

催化燃烧式脱除机的催化剂(如贵金属催化剂)长期使用可能因积碳或中毒(如硫化物、卤化物污染)失效,需每6-12个月检查催化剂的活性(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效率判断),必要时进行再生处理或更换。

(2)气体通道与阀门的维护

二氧化碳脱除机的气体进出口、管道和阀门需定期检查是否畅通(每2-3个月)。若管道内有积尘、结露或杂质堆积,会导致气体流量下降或局部压力异常,影响脱除效果。可用压缩空气吹扫管道内部,清理阀门密封面的污垢,确保阀门开关灵活无泄漏。

检查密封件(如O型圈、垫片)的老化情况(每半年一次),若发现密封处有漏气现象(可通过肥皂水检测),需及时更换密封件,避免外界空气混入或二氧化碳逃逸。

(3)控制系统的维护

控制系统负责调节脱除机的运行参数(如进气量、反应时间、溶液循环等),需定期校准传感器(如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每半年一次),确保监测数据准确。若传感器误差过大,可能导致设备误判运行状态(如过早停机或过度处理)。

检查电磁阀、泵等执行部件的动作是否正常(每3-6个月),避免因阀门打不开、泵不启动等问题导致脱除过程中断。

2.操作要点

(1)开机前检查

确认库内气体循环系统正常运行(如风机已启动,气体能均匀流经脱除机),避免局部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脱除效果。

检查脱除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是否牢固,无漏气现象;对于需要溶液的脱除机(如氢氧化钠式),确认溶液液位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为箱体容积的2/3-3/4),且溶液无浑浊或结晶。

(2)运行中监控

实时观察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通过库内传感器和脱除机显示屏),若脱除后二氧化碳浓度仍高于设定值(如>5%),需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活性炭是否饱和、溶液浓度是否不足)。

避免在库内气体循环不畅时强行开启脱除机(如风机故障或风道堵塞),否则会导致局部二氧化碳积聚,加速设备负担并影响保鲜效果。

(3)停机维护

短期停机(<7天)关闭进气阀,保持脱除机内部材料(如活性炭、溶液)的稳定性;长期停机(>7天)对于活性炭式需密封保存防止受潮,对于溶液式需排空溶液并清洗箱体(避免溶液结晶腐蚀设备),催化燃烧式需切断燃料供应并保护催化剂。


三、通用维护与操作建议(适用于制氮机和二氧化碳脱除机)

1.定期巡检与记录

建立设备日常巡检制度(建议每天或每班次检查一次),重点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噪音、振动、温度)、关键参数(如氮气纯度、二氧化碳浓度、压力)和易损部件(如过滤器、密封件)。

详细记录每次维护和操作情况(包括更换部件时间、校准数据、故障现象),通过历史数据分析设备的运行规律,提前预判潜在故障(如某部件每6个月易损坏,可提前备件更换)。

2.环境适应性管理

气调设备通常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有一定要求(一般工作环境温度为5℃-40℃,湿度≤85%)。若库房环境温度过低(如冬季<0℃),需做好设备保温措施(如包裹保温棉),避免管道冻裂或润滑油凝固;环境温度过高(如夏季>40℃)需加强通风散热,防止电机过热损坏。

保持设备安装位置的清洁干燥,避免设备周围堆放杂物(如灰尘、腐蚀性气体),防止影响散热或污染内部元件。

3.人员培训与规范操作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原理、操作流程和维护要点(如不同类型脱除机的溶液补充方法、制氮机的吸附塔切换逻辑)。

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的操作规程执行(如开机顺序、停机步骤、紧急情况处理),避免因误操作(如未预冷直接启动、超负荷运行)导致设备损坏。

通过以上针对性的维护与操作管理,可显著降低制氮机和二氧化碳脱除机的故障频率,保障气调库内气体成分的稳定,从而延长果蔬保鲜期并提升整体保鲜效果。

气调保鲜库

气调库保鲜效果差(果蔬易腐烂/失水)?温湿度与气体配比误区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