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新闻动态

首页>新闻动态>内容

气调库保鲜效果差(果蔬易腐烂/失水)?温湿度与气体配比误区排查

2025-08-16

气调库(CA库)在果蔬保鲜中具有显著优势,但如果出现保鲜效果差、果蔬易腐烂或失水等问题,往往与温湿度控制不当以及气体成分(如氧气O₂、二氧化碳CO₂)配比不合理密切相关。以下从温湿度管理和气体调控两大方面,分析常见误区及排查方法,帮助找出问题根源并改进保鲜效果。


一、温湿度管理中的常见误区与排查

1.温度控制问题

常见误区:

温度偏高是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果气调库内温度没有达到该种果蔬适宜贮藏的温度范围,就会导致果蔬呼吸作用增强,同时微生物活动也会加快,这样就会加速果蔬腐烂变质。比如一些对温度敏感的叶菜类蔬菜,在温度偏高的环境下很容易发热腐烂。

温度波动大也是一大误区。当库内温度不稳定,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例如波动超过±2℃),容易引起果蔬生理失调。温度的突然变化可能使果蔬表面结露,造成细胞损伤,进而促进腐烂和失水的发生。像苹果在温度波动时,果皮容易出现水渍状斑点,后续易引发病害导致腐烂。

库内温度分布不均同样会影响保鲜效果。由于冷风循环不畅,库内会出现局部区域过热或过冷的情况。这种局部温差会使不同位置的果蔬处于不同的贮藏环境,整体保鲜效果大打折扣。比如靠近冷风机的地方温度过低,远离的地方温度偏高,就会导致部分果蔬提前变质。

排查方法:

首先要查阅相关资料,确认所储果蔬的最佳贮藏温度范围。不同种类的果蔬对温度的要求差异很大,例如苹果一般为0-4℃,猕猴桃0-1℃,绿叶菜接近0℃等。然后通过库内的温度计或温度监测系统检查库内实际温度是否在此范围内。

观察库内温度记录数据是很有必要的。查看温度记录是否能反映出温度的稳定性,是否存在明显波动。如果记录显示温度经常超出适宜范围或者波动幅度较大,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制冷系统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检查冷风机的运行状况以及库内风道的布局。确保冷风能够均匀地循环到库内各个角落,避免出现局部温度差异过大的情况。可以检查风道是否有堵塞,风机是否正常运转等。

2.湿度控制问题

常见误区:

相对湿度过低是常见的问题。当气调库内相对湿度低于85%时,果蔬表面的水分会快速散失,导致果蔬失水、萎蔫、皱皮,不仅影响果蔬的外观品质,还会降低其商品价值。比如黄瓜在低湿度环境下很快就会变软、表皮起皱。

相对湿度过高也存在弊端。如果库内相对湿度高于95%,容易为霉菌滋生创造良好条件,进而引起腐烂。而且在温度波动时,高湿度环境很容易出现结露现象,进一步加重腐烂的风险。像草莓在高湿度且温度波动时,很容易出现霉变腐烂。

未配置加湿或除湿设备,或者这些设备出现故障,也会导致无法有效维持适宜的湿度。加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会使库内湿度过低,而除湿设备故障则会让湿度居高不下。

排查方法:

使用温湿度计对库内各区域的湿度进行监测,判断当前湿度是否处于适宜范围。通常多数果蔬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0%-95%,但不同果蔬可能有一定差异,需要根据具体品种来确定。

检查加湿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比如超声波加湿器可能出现缺水、雾化片堵塞等问题,高压微雾加湿系统可能出现管道堵塞、喷头损坏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加湿效果。要查看设备是否有缺水报警、运行声音是否正常等。

对于除湿系统,如果库内湿度长期偏高,需要检查除湿机是否正常工作,滤网是否堵塞,制冷系统是否有效等。

检查库体的密封性。如果库体密封不好,外部干燥空气或潮湿空气大量渗入,会导致库内湿度难以维持在合适范围。可以检查库门的密封胶条是否完好,有无漏风漏气的地方。


二、气体成分调控中的常见误区与排查

1.氧气(O₂)浓度问题

常见误区:

氧气浓度过低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当库内O₂浓度低于1%时,果蔬可能会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乙醛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果蔬细胞造成损害,导致果肉褐变、产生异味,甚至引起腐烂。比如香蕉在极低氧环境下容易出现酒精味,果肉变软腐烂。

O₂浓度过高也不利于保鲜。如果O₂浓度高于5%,就达不到抑制果蔬呼吸、延缓成熟的目的,果蔬的呼吸作用会相对较强,保鲜期会明显缩短。例如柑橘在高氧环境下呼吸加快,容易失水变干,果皮色泽也会变差。

排查方法:

使用专业的气体检测设备检测库内实时的O₂浓度,判断其是否维持在推荐范围。不同果蔬适宜的O₂浓度有所差异,一般常见的范围是1%-5%,比如苹果适宜的O₂浓度为2%-3%,叶菜类一般相对较高一些。

检查气体调节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这些设备包括气体发生器、气体混配器、脱氧机等,它们负责调节库内的氧气含量。要查看设备是否按照设定的参数正常工作,有无故障报警等情况。

确认气体调节的时机是否科学。入库前预冷阶段以及后续气体调整的时机都很关键。如果过早或过晚进行气体调节,都可能影响保鲜效果。比如在果蔬刚入库还未达到适宜温度时就急于调节气体成分,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保鲜状态。

2.二氧化碳(CO₂)浓度问题

常见误区: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是需要警惕的情况。当库内CO₂浓度高于5%-10%(具体数值依果蔬品种而定)时,可能会抑制某些果蔬正常的生理代谢。这会导致果蔬风味劣变、组织坏死,甚至加速某些生理病害的发生,出现类似CO₂中毒的症状。例如菠菜在高浓度CO₂环境下容易出现叶片黄化、坏死。

CO₂浓度过低同样达不到保鲜效果。如果库内CO₂浓度低于1%,就无法有效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保鲜效果,果蔬容易过早腐烂。

排查方法:

通过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器监测库内CO₂的实时浓度,判断是否处于适宜范围。不同果蔬对CO₂浓度的耐受程度不同,要根据具体品种确定合适的浓度区间。

检查二氧化碳调节设备是否正常工作。这些设备用于增加或调节库内的CO₂浓度,确保其按照需求进行调控。查看设备运行参数是否正常,有无气体泄漏等问题。

考虑果蔬品种特性。不同果蔬对CO₂的适应能力差异很大,在设置CO₂浓度时要充分考虑所储果蔬的特点。比如樱桃对CO₂的耐受性相对较高,而草莓则比较敏感,需要更精准地控制CO₂浓度。


三、其他可能影响气调库保鲜效果的因素及排查

1.果蔬入库前处理问题

常见误区:

果蔬在入库前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预冷处理,带着田间热入库,会使库内温度升高,增加微生物滋生的风险,同时也会加速果蔬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衰老过程。比如刚采摘的甜玉米如果不及时预冷,很快就会出现甜度下降、籽粒变老的情况。

没有对果蔬进行筛选和分级,将病果、伤果与好果混在一起储藏,病果和伤果上的病菌容易传播,导致其他果蔬也受到感染腐烂。例如一堆苹果中混入了有碰伤和霉变的苹果,很快就会影响周围好苹果的品质。

排查方法:

检查入库记录,了解果蔬入库前是否经过了预冷处理,预冷的时间和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可以通过查看预冷设备的运行记录和果蔬入库时的温度来推断。

对入库果蔬进行抽样检查,查看是否存在病果、伤果混入的情况。同时了解在入库前是否进行了筛选和分级操作。

2.库体密封性与气体泄漏问题

常见误区:

气调库的库体如果密封性不好,外界空气会不断渗入,导致库内气体成分难以维持稳定。氧气会不断进入,二氧化碳会不断逸出,使气调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保鲜效果。比如库门密封胶条老化、破损,或者库体的墙体、管道接口处存在缝隙等。

气体泄漏还可能导致库内温湿度也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保鲜效果差的问题。

排查方法:

使用气体泄漏检测设备检查库体的密封性。重点检查库门、管道接口、墙体缝隙等容易出现泄漏的地方。

定期监测库内气体成分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气体成分在没有进行人为调节的情况下出现异常波动,很可能是存在气体泄漏问题,需要进一步排查泄漏点。

3.设备运行与维护问题

常见误区:

制冷设备、气体调节设备、加湿除湿设备等如果出现故障或者没有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就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影响库内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环境参数的稳定。比如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效果下降,会导致库内温度升高;加湿器的喷头堵塞会影响加湿效果。

设备的传感器如果出现误差或故障,会提供不准确的监测数据,导致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调控决策。

排查方法:

定期对各类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是否正常。例如检查制冷压缩机的压力、温度,加湿器的雾化情况等。

对设备的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能够准确地测量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参数。如果发现传感器数据与实际测量值有较大偏差,要及时进行校准或更换。

202311011410397668

气调设备(制氮机/二氧化碳脱除机)频繁故障?维护与操作要点

气调保鲜库保鲜效果差?常见温湿度与气体管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