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调库运行中氧含量偶尔飙升:深度解析与应对策略
气调贮藏技术通过精确控制库内的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浓度,有效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达到延长保鲜期、保持优良品质的目的。其中,低氧浓度(通常维持在1%-5%)是气调保鲜的核心。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操作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原本稳定的氧含量会突然、偶尔地出现飙升,破坏精心营造的气体环境,轻则影响保鲜效果,重则导致整库产品腐败变质。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常见原因,并提供系统性的应对措施。
一、氧含量飙升的本质
氧含量飙升的本质是:库外空气(含氧量约20.9%)通过某种途径大量进入了气密环境,或者库内果蔬的耗氧进程被意外中断。这种进入通常是“偶尔”发生的,与设备启停、人工操作或库体状态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二、常见原因分析
1.库体气密性失效:最普遍的原因
气调库的核心基础是绝对的气密性。任何细微的缝隙都会成为氧气的“高速公路”。
•原因:
◦人为操作:库门未完全关紧是最常见的情况。装卸货后,库门密封条可能被杂物卡住或未达到闭合压力。
◦密封材料老化:库板的密封胶、库门上的橡胶密封条随着时间推移和冷热交替会老化、龟裂、失去弹性,导致密封不严。
◦压力平衡装置(安全阀)故障:为防止库内外压差过大损坏库体,气调库设有压力平衡装置(如气囊、水封阀)。如果该装置故障(如气囊破损、水封水干涸),它会从一个安全装置变成一个持续的漏气点。
◦管道、传感器穿孔密封不严:穿墙而过的制冷管道、加湿管道以及各种传感器接口的密封处理不到位,也会形成缓慢的漏点。
2.气体调节设备运行异常
•原因:
◦制氮机(降氧机)故障:
▪碳分子筛问题:对于变压吸附制氮机,核心的碳分子筛如果粉化、中毒(被油污、水分污染)或吸附塔压力不稳,会导致产氮纯度急剧下降,输出的气体本身氧含量就高,相当于“边降氧边充氧”。
▪阀门故障:控制吸附和解吸的电磁阀卡滞或泄漏,打乱正常工作周期。
◦二氧化碳脱除机(洗脱机)配置不当:虽然它不直接控制氧气,但如果脱除机过于频繁启动或设置不当,会移除过多CO₂。为维持库内总压力平衡,压力平衡系统可能会吸入外界空气进行补偿,从而导致氧含量上升。
3.贮藏产品自身的“呼吸”与库内环境波动
•原因:
◦“呼吸高峰型”果蔬的影响:某些果蔬(如苹果、香蕉)在贮藏初期会有一个呼吸强度突然增高的“呼吸高峰”期。如果制氮机的降氧能力是按稳定呼吸率设计的,就可能无法应对高峰期的剧烈耗氧和释放CO₂,导致气体控制系统短暂失衡,在调节过程中引发氧含量波动。
◦温度波动:制冷系统除霜或停机后重启,会导致库温波动。温度升高会显著增强果蔬的呼吸作用,消耗更多氧气并产生更多CO₂。如果此时脱除机工作,同样可能因压力补偿引入外界空气。
4.测量系统的“假象”
•原因:
◦氧传感器漂移或损坏:氧传感器(通常是电化学或顺磁式)需要定期校准。如果传感器失效或校准不准,其读数会严重偏离真实值,造成“氧含量飙升”的假警报。
◦取样系统堵塞或泄漏:连接传感器和库内的取样管路如果发生微漏或部分堵塞,会导致测量到的气体不是库内真实气体,读数失真。
三、系统性应对措施
解决氧含量飙升问题,需要遵循从简到繁、从外到内的排查原则。
1.气密性检查与修复(首要步骤)
•压力测试(正压/负压测试):这是检验气密性的黄金标准。关闭所有设备,向库内加压或抽真空,观察压力在规定时间(如30分钟)内的下降率。如果下降率超标,说明存在泄漏。
•泄漏点查找:使用发泡剂(如肥皂水)涂抹在所有可能的缝隙处(库门、穿墙孔、板缝、压力平衡装置等),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应对措施:及时更换老化的密封条,重新填充失效的密封胶,修复或更换故障的压力平衡装置。
2.设备维护与校准(核心保障)
•制定严格的维护计划:
◦制氮机:定期更换空气滤芯、油水分离器滤芯,确保供给的空气洁净干燥。按照厂家要求,检查并必要时更换碳分子筛。定期校验电磁阀和压力表。
◦氧传感器:每1-3个月必须用标准气体进行一次校准,这是保证测量准确的关键。注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到期及时更换。
◦检查取样管路:确保取样管路畅通无泄漏。
3.规范操作流程(人为因素控制)
•强化培训:确保所有操作人员都理解气调库的原理,养成进出库后双重检查库门是否完全密闭的习惯。
•建立标准作业程序(SOP):对入库、封库、设备启停、气体调节等关键环节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
4.优化系统配置与参数设置
•设备选型匹配:在建设气调库时,确保制氮机的产气量和纯度、二氧化碳脱除机的容量与库容及所贮产品特性相匹配,留有一定的余量以应对呼吸高峰。
•参数合理设置:与设备供应商或专业工程师一起,根据贮藏产品的种类,精细设置二氧化碳脱除机的启动/停止阈值,避免因过度脱除导致频繁补气。
四、紧急处理流程
一旦发现氧含量飙升,应立即按以下步骤操作:
1.确认读数真实性:首先怀疑是否是传感器误报。可尝试使用便携式氧分析仪进行现场比对。
2.检查库门:最快速、最直接的检查项。
3.暂停气体脱除设备:暂时关闭二氧化碳脱除机,观察氧含量变化,判断是否因其工作引入外界空气。
4.启动制氮机:无论原因如何,立即全功率运行制氮机,优先将氧含量降至安全范围。
5.全面排查:在氧含量稳定后,立即按照上述“系统性应对措施”进行全面的泄漏点和设备故障排查。
总结
气调库氧含量的偶尔飙升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是“库体结构、设备状态、产品特性、人为操作”四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之道在于预防为主,监测为先,快速响应。通过建立完善的日常巡检、定期维护和规范操作制度,可以将这一风险降至最低,确保气调贮藏技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